|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Dokkio Sidebar applies AI to make browsing the web fast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ever you open Sidebar, you'll get an AI summary of the web page and can ask any question you like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page!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王俊顏 6 years, 4 months ago

 


 

華人共同語

 

華語

國語

國文

中文

對外漢語

漢語

普通話

中國語

秦語

唐話

北京話

四邑

台山話

 

邦交國

邦交國集中地

陳祖欽

巴拉圭

陳祖欽論文

 

新加坡派駐人事

司馬文武

黃志芳

新南向辦公室主任

 

新南向政策


新加坡派駐人事--對台灣酒駕的反思                         應華109 黃家安 40585208I

駐新加坡大使:江春男(筆名:司馬文武)在上任八天後,便因酒駕事件閃電請辭。老師在課堂上提到,新加坡對酒駕的反感程度原比台灣大得多,因此這種在台灣社會狀況頻傳、看似不怎麼樣的小事,因著這個人的身分與國家間的文化差異而引起軒然大波。新加坡對治安與社會問題是國際間出了名的嚴格,以酒駕為例,初犯為罰款加上監禁,但如果是二次再犯,則鞭刑伺候,並且在行刑前,鞭子會於清水中浸泡一整夜,讓它充分吸水以增強柔韌性,避免在鞭打過程中,鞭子因乾燥而斷裂,而台灣對於酒駕的處罰條例則相對寬鬆。但事實上,電視、網路新聞常常都能看到酒駕的意外事件,光是去年就有142人死亡,這還是近十年來最低的死亡人數。可能142人對照台灣總人口2300萬人來說好像沒什麼,但如果這142人當中,有一個是我們的家人呢?台灣不一定要像新加坡一樣用可怕的鞭刑遏止酒駕,但至少人人都該有種意識:別讓"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淪落為一種口號,如果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家人因為酒駕出事,那我們也該盡力別讓別的家庭因酒駕痛苦,因為死一個人就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應華109                         黃劭晴                            40585232I

新加坡派駐人事:新南向政策

看了黃志芳派駐新加坡的事件,我覺得無論是臺灣或新加坡,大家都應該尊重彼此,并且互相包容。新加坡本身對於政治外交都非常的敏感,因此在這次的黃志芳事件中,引起了新加坡政府的不悅。新加坡對各個國家都張開友誼之手,但也正因此,新加坡才會顧及中國大陸那方面,所以對於黃志芳的高調行爲表示反感。而對於臺灣新南向政策,前經濟部長鄧振中曾在未經新加坡認可的情況下傳出新加坡將成爲新向南政策的驅紐與指揮站,這已損害了新加坡對臺灣的信任。我覺得新向南政策是很棒的政策,因爲這減少了臺灣對於中國大陸的依賴,慢慢的轉向東南亞各國。然而,此政策是否行得通,就有待各界人士的配合了。

--------------------------------------------------------------------------------------------------------

我對台灣邦交國」的看法                                                                                                            應華109                  陳宛妤         40585215I

                 台灣目前有22個邦交國,多數位於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再仔細一看,其實能找到許多我們不熟悉的國家,例如:聖多美普林西比、馬紹爾群島,或是聖露西亞,諸如此類我們甚至連其地理位置都不大清楚的國家。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打壓,我們是否能保留目前仍然關係友好的邦交國,近而積極爭取他國的民間交流或是產學合作,以此拉近彼此之間的外交關係。台灣的民眾,只要提到關於邦交國的議題,總是不是搖頭便是嘆氣,但是我們又能如何呢?政府盡全力的在外交上努力,不論是簽貿易條約還是經濟輔助,每一項決定無不是為了國家好,而所謂網友口中的「落後的邦交國」,也許在某一天,能在聯合國大會上,替這個眾國皆知、卻又默默無聞的小國爭取權利,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幫助,卻也同時增加了中華民國的曝光度啊!願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讓世界更認識台灣,助台灣更加進步。

 


 

新加坡派駐人士/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吳佳芸  40585203I

 

        看到司馬文武的新聞之後,認真覺得台灣發生這種事情真的很丟臉,雖然台灣一直不斷地在宣導不要酒駕,但還是仍然持續在發生。而這次的當事人竟然是駐新加坡大使!把臉都丟到國外了,更何況新加坡本來對酒駕就相當重視,在就任前夕出現這件事情只會讓人感覺台灣人就是會酒後駕車鬧事,在國際間毫無顏面,由此可知台灣對酒駕的觀念真的還要再多多教育才行。

                       另外關於新南向政策,我覺得政策的想法和出發點是很好的,促進多國的合夥,讓台灣往東南亞發展、合作,對中國的依賴將會減小一些。但計劃書寫得很完美,能不能達成目標又將會是一項挑戰,若真的能有好的發展,那麼就應華系的觀點來說,華語師資的輸出將會成為未來找工作的一大選擇。


《華語漢語、中文、國語、普通話⋯⋯?》40585136I 盧靖珺 應華109

  如何區分漢語、國語、國文、華語、中文、普通話⋯⋯?現在標準的漢語其實只是國家給這個語言附上的一個名稱,當然不一樣的國家給的名稱也不一樣。比如說中國大陸稱這個語言為漢語、香港為普通話、而馬來西亞則稱為華文等等⋯⋯只要是原產國和國外華族的共通語言,為現在漢語共通的交際口語與書面語,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之一,是國際人士學習和語言的主要參照。

  在中國大陸、臺灣及香港這些國家稱該語言為普通話,也是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國語。而華語則是漢語或中文的泛稱,包括北方方言、吳語、客家話、閩南語、粵語、晉語、湘語、平話等。普通話就是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播報新聞說的話。

  華語成為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認定的現代標準漢語,以北方因為基礎音,普通話與漢族人口佔比最高的官方語言區最為類似,而這個語言被成為普通話,其中“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同’的含義。

  在其他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不把漢語稱為普通話是因為那些國家原有自己的國語,而普通話只屬於華族的共同語言,因此把它稱為華語、中文等別與普通話的名稱。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張曉萍           40585225I

 

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派任駐新加坡代表的人事案生變,讓許多人再次質疑蔡政府的外交能力,以及蔡政府的問題。首先,根據總統府與外交部的說法,駐星代表的人事案從未確定但根據各媒體報導,以及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9月1日直接稱黃志芳為「黃大使」來看,蔡英文政府確實安排的人選就是黃志芳。這樣的政府是不誠信的。鄧振中都已經透露了蔡政府對此事早有決策,當新加坡拒絕人事安排以後,政府卻對人民說謊,不願承認自己曾經的決策並且接受民眾檢驗。其次,民進黨的外交人才不足,也這幾次的駐外代表安排上一覽無遺。蔡英文政府將「新南向政策」視為對抗西進的重大政策主張,將辦公室直屬於總統府之下,並將任務交付給黃志芳。但卻在江春男酒駕以後,必須盡快尋找替代人才時,選擇了手上已經有重大任務的黃志芳駐星,顯然是民進黨的外交人才庫嚴重出了問題。許多人認為新加坡反對黃志芳出任代表,是由於其原先涉及「巴紐案」的緣故,但仔細推敲絕非主因,真正的問題是新加坡不願意被無端利用。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黃安妮                                                          40585135I

 

目前,台灣投資金額主要集中在五個東協國家,依序為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以2013 年統計分析, 新加坡是本國在東協最大出口國,其次為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國內產業缺乏內需市場的支應,因此須結合東協各國及中國大陸的廉價生產要素,使本國得以納入全球分工體系的一環。由產業主動發起的「新南向政策」與過去政府主導的「南向政策」有所不同,企業除了應該對不同東協國家的產業發展、投資環境、未來長期經濟前景等有更多的了解,以做出最佳投資布局決策外,政府更應在「新南向政策」 中扮演協助企業、排狀障礙的積極性角色,以協助企業做好投資規劃,妥善應對來自中國大陸、日、韓等國家之競爭壓力。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盧韻甯            40585118I

既然有新南向政策,那麼也顯然有相對舊的南向政策。舊的南向政策提出於1990年代,是中華民國政府為了在屈於台灣、政治勢力較中國大陸低落的情況下,增加自身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大約表現在經濟方面上,想用經濟勢力來擴張其政治勢力。

        而新南向政策相對比較全面。大致可分為四個面向:

首先,是舊南向政策就已維持的經濟貿易面向。改變過去視東協及南亞為出口代工基地的態度,將他們除了代工外,也將其視為市場,並開發適合他們人民的平價商品。

二、人才交流。在國內設立相關獎學金,鼓勵東南亞的優秀人才來台就學發展。國外方面則鼓勵大專院校前往東南亞設立分部或技職專班。同時,也針對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的外籍移工,提供相對應的配套措施,例如延長其在台居留的年限、簡化來台申辦程序等等。

三、資源共享。運用我國的軟實力,例如農業技術、醫療技術、觀光、文化等面向優勢,來爭取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拓展經貿發展縱深。

四、區域鏈結。利用簽訂協定的方式,和東協主要貿易夥伴與印度洽簽合作項目,改變過去單打獨鬥模式。並利用民間非政府組織,推動國家間民間的交流,始關係更加穩固。

 新南向政策的內容相較舊南向政策就顯得完善許多,因此它能發揮的成效,也是值得人期待。

 


華人共同語                                                            應華109                                                  梁喜麗     40585223I 

 

漢語,又稱中國語,其他名稱有漢文、中文、華文、唐文(書寫)、唐話、中國話(語言)等,漢語方言也非常複雜,全國約有地方話一千多種。目前全球有六分之一人口使用漢語作為母語。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七種每個次方言內部再分為若干個土語群(地方話)。;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現代漢語的標准語是普通話——以北京音爲標准音、北方話爲基礎方言、典範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在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等地漢語爲官方語言(台灣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漢語在中國漢語語言文字課本中稱爲語文。講漢語的地區,中國大陸、台灣以普通話爲通用語言,基本上全世界華人通用,香港與澳門則以粵語作爲官方通用語言,境外華人則以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或其他漢語方言作爲社區交際通用語言。金元以來,北京更成了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京話作為官府的通用語言傳播到全國各地。於是,北方話(以北京話為其代表方言,舊稱“官話”)就逐漸成了各方言區之間彼此交際的基本語言,也成了海外華人彼此交際的共同語言。不過,不管我們講不同樣的語言但是我們還可以住在一樣的地區,互相幫忙,互相社交。

 

------------------------------------------------------------------------------------------------------------------------------------------------------------------------------------------------------------------------------------------------------------------------------------------

台灣邦交國­­­---目前邦交國對台灣的實質意義       應華109林玉昕

 

在民國60年代,中共與美國建交後,台灣的國際地位搖搖欲墜,因此極力挽留經營和邦交國的關係,不惜以大筆金錢援助以維持友好。需要邦交國的目的最主要是希望能在聯合國會議時提起台灣」為了進行重回聯合國的投票等等類似活動。而以最終目的來看邦交國現實上的必要性,就是為了台灣受到國際承認為一個國家而存在。但經過多年以後,台灣能否成為一個國家的議題似乎不再被激烈討論或在國際上愈發不能被提起,顯然地邦交國在國際場合能發揮的力量變得有限,必要性也降低許多。再者,台灣光有邦交國的承認,在國際上也無法取得更多的認同。如果台灣漸漸失去了邦交國,或許失去了官方文化物產交流活動,但我認為台灣在國際的地位和認可不會有多少劇烈的變動。


語言背後的價值                                       應華109 楊佩妮40585210I

                趙元任曾說:「分到什麼樣程度算是不同的語言,這個往往受政治上的分支和情形來分,與語言本身不是一回事。」不論是華文、華語、國語、國文、中文、對外漢語、漢語、中國語,倘若真的要追溯它們名稱的緣由,那便是政治學和語言學。這些名稱,在語言學上可以說是一種話,文字學上可以說是一種文字,政治學上是兩種話和兩種文字。在論辯這些稱謂時,必須分清兩者的範疇。

               現代標準漢語,或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名稱,在中國稱為「普通話」,台灣稱為「國語」,新加坡、馬來西亞則稱「華語」。現代標準漢語在各地都出現了許多的腔調變體,比如台灣國語(臺式國語,受臺灣閩南語音調影響)和新馬華語(受閩粵及馬來語、英語影響)等;而身為漢語起源地的中國內部更出現了更多腔調變體,衍生出了各種帶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普通話」。我認為,要將華文和國文,或是中文和漢文劃上等號是不妥當的,每個名稱背後都有一個語言的歷史背景,是一個文化和一個地方的產物,每種名稱都值得人們尊重及保護。

 

我國邦交國和邦交國集中地                 應華109 鍾綺 40585217I

現今我國共有22個邦交國,特別集中於亞太地區及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雖然很多國家並沒有跟我們也實質上的邦交關係,但是在當地其實是有設置台灣辦事處的。

巴拉圭

巴拉圭為我國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我國也有和巴拉圭有良好的農業技術、商業貿易及文化上的交流。例如觀光、投資和巴拉圭青年籍透過中華民國獎學金來到台灣的各大學府唸書。文化方面,也有舉行巴拉圭音樂會。

新南向政策

因應中國旅客減少,新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期望透過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和區域連結與東協、南亞及紐澳國家達成經濟共同體的目標。

 

 

華人的共同語言                                                        應華系109                                                                      彭晨芯 40585125I

     北方話或北方方言是中國方言沿北部和西南部中國發言。英文單字“國語”, 用於轉換多個不同的中國的術語,指的是中國口語語言的種類。從狹義上講,中國語是指普通話和國語這是兩個的標準語言,幾乎是相同的基礎上,口語北方話。普通話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國語台灣為官方語言。普通話通常甚至被稱為華語也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從廣義上講,中國語是指北方話(字面意思是“北方談話語”),這是一個範圍很廣,包括各類用作北部和中國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當地語言的方言交談,並成為了普通話和國語的基礎。其他名稱:國語是另一個標題為我們所知的中國漢族北方方言的語言。國語字面意思是“民族語言”,既定在某些國家,如人民對中國台灣和中華民國共和國官方語言和國家政府的事實普通話一致。華語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中國漢族北方方言語言的另一個名字。在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中國的通用語言是指中國全面的語言是口語。多種不同的名字,但同樣可以用來通信!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徐嘉妤40585116I

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大陸對於台灣有許多動作。事實上,台灣的經濟有大部分都依賴對外貿易,而其中最大國就是中國。倘若有天中國大陸封鎖台灣經濟,對於自身影響不大,然而對於台灣而言,卻是一大壞事。於是新南向政策的發展就更加重要了。如果我們能夠不依賴中國大陸而轉向其他國家貿易,不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能夠分散風險進行經濟建設,對於台灣而言是一大進步。新南向政策共有四大主軸: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連結。透過四個面向加強合作以及分享資源,提升我國在東南亞的經貿地位。其中的區域連結目標以改變台灣單打獨鬥的模式,善用民間團體、僑民和第三國家的力量,共同促進進步。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已不是以前我們認定落後的區域,取而代之的是他即將強大繁榮的事實。共同期許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能夠帶領我們邁向更好的經濟願景。

 

--------------------------------------------------------------------------

華人共同語                                                                                                                               應華109 40585132I 郭健敏

漢語,是屬於漢民族的語言,又被人稱為中文,同時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

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普通話,是以北京音為標準音,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典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在中國大陸,一般聽到的普通話是注重翹舌音及帶兒化收尾的音居多;而台灣及新加坡則是不太注重翹舌音及沒有帶兒化收尾。同時,台灣稱普通話為國語,新加坡則稱為華語。

 

四邑方言

四邑方言分佈於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台山區,開平市,恩平市,鶴山市,珠海市斗門區,金灣區,中山市古老鎮,佛山市順德區等。雖然四邑方言個有分支一定會有差異,但其中台山話的影響力最大,有小世界語之稱,四邑方言使用人口約在390萬以上。

----------------------------------------------------------------------------------------------------------------------------------------------------------------------------------------

邦交國/邦交國集中地/陳祖欽/巴拉圭                                   應華109 張莘培 40585206I

    我國現在與22個國家有正式的外交關係,其中大多數集中在中南美洲與亞太地區。1971年,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之後中華民國政府16次試圖重返聯合國未果。由於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日益提升,目前國際上大部分國家和我國並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僅在台灣設立半官方性質的代表處,與台灣保持密切的政治經貿往來。

    其中,巴拉圭是中華民國在1988年與烏拉圭斷交後,目前在南美洲唯一具有正式邦交的國家,中華民國於195778日與巴拉圭建交。19887月在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兩國合作關係密切友好,巴國對中華民國參與國際事務活動向來堅定支持,並於每年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時明確為中華民國執言。我國政府多年來支持巴國政府興建貧民住宅計畫,興建完成之貧民住宅已遍布全國各省,兩國另簽有多項協定,包括外交及公務護照免簽證協定,觀光合作協定、文化專約、引渡協定、經濟合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暨相互投資保障協定及志工協定等。

     陳祖欽的論文主要在研究巴拉圭政府對華僑華語文教育的重視與發展,除積極輔導僑校設立,鼓勵華語文教師蒞巴教學外,還利用僑校場地進行多項中巴文化交流活動,2013年更派遣華語文教師協助巴國主流大學設立華語文課程,以增進兩國邦誼。透過他的論文可以得知當地的華語教學狀況,也能了解華語教育該往哪些方面增進。


台灣邦交國–我們的外交                                    應華109      40585121I     鄧雅文

目前台灣共有二十二個邦交國,其中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十二國最多,接著亞太地區六個,非洲地區三個,最後是歐洲地區一個。今年三月,中國和甘比亞建交,讓台灣人看見我國在外交上的大裂縫,許多人開始關注我國的外交狀況及困境。有學者將今日台灣的外交區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像其他國家的外交工作一樣,在於與本國利害關係息息相關的周邊國家和大國進行各種合縱連橫的政策,以換取本國最大利益;二是台灣在外交工作上的獨特之處——努力維持邦交國數。今日台灣仍然能有二十二個邦交國,除了這些國家需要金錢上的援助外,我發覺有很大的因素在於美國和中國的角力。因為若是要比金錢勢力,台灣相較於中國可說是九牛一毛,重點在於美國希望中國和台灣繼續在政治的鋼索上保持平衡,不要獨、不要統,他能坐收漁翁利益;中國則隨時觀察台灣的政策走向,台灣的政策他還能接受,就暫時不會破壞我國與邦交國,但中國和甘比亞建交,無非是要台灣知道,他絕對有能力影響台灣的外交,這也在考驗著台灣每位執政者運籌帷幄的能力。未來台灣的邦交國數量會如何,或是邦交之間該如何交流,無論是金錢或教育、文化、體育等,不只台灣人關心,許多牽涉到利益的國家也在引頸觀望著。

 


新南向政策                                                                                   40585112I 謝佩庭

新南向政策不外乎是想以地緣性的基礎與東南亞國家合作,推動務實外交,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但東協國家大部分都和中國有經濟合作,利害關係當頭,導致東協國家是不會冒得罪大陸的風險與台灣往來。以目前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可促進台灣區域經貿整合,避免邊緣化困境。

※台星經濟夥伴協定內容:涵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電子商務、政府採購、關務程序等議題,由於新加坡是高度自由化國家,目前絕大多數商品已是零關稅,機械業方面,台灣與新加坡的強項產品不同,國內業者已具備一定調適能力。另我國亦有40項產品列入排除降稅清單,包括稻米類、鹿茸、大蒜、鳳梨與紅豆等。

台星協定中,星國要求我國放寬電信服務、海運服務和環境服務業等投資門檻(新加坡不願意被無端利用);相對地,我方則換取工程服務、景觀服務和研發服務投資業開放,屬於互補的產業型態。

而新南向政策中與應華系相關的便是雙向人才培育這方面。如:台灣派出許多華語師資到越南大學教學,以及華語助理到中小學實習,相對地也有越南籍的教師來台教授越南語,我認為此舉能更有效提升雙方文化交流。

 

 


應華109   40585124I   吳穎琪

粵語的歷史由來和分佈

因為粵語是我的母語,所以我找了一下粵語的歷史由來和分佈。粵語又稱廣東話,廣州話,是中國八大方言之一,當地人慣稱「白話」,海外華人則稱為「唐話」。

粵語名稱起源於秦人趙陀於古代嶺南地域所獨立而建的第一個國家──南越國,到漢朝漢武帝趁南越國內部政變,出兵攻打南越國,而後吞併整個嶺南。漢武帝重視嶺南的治理,以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揚地。「粵」從古以來為嶺南地區的統稱,明清以後,「粵」和「越」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越」用於江浙的吳語地區,「粵」專用於嶺南地方。直至中華民國時期,粵才逐漸收窄範圍被用作廣東省的簡稱。

 

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歐洲和澳洲、紐西蘭、聖誕島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全球以粵語為母語的人約為1.2億人,在中國境內中僅次於以北方官話和吳語(江南話)。由於清末至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海外華人多數為廣東人,所以廣東话是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華人社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目前粵語已成為澳洲的第二大語言、美國及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 粵語也是除了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雖然使用人口比普通話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也是唯一比較成功發展為全功能語言的語種。

 

由於歷史關係,粵語比普通話保留了更多的中古音,故以粵語讀唐宋詩詞,依然鏗鏘可誦,平仄無誤。除了發音,粵方言的不少字詞和語法,都是來自古漢語的。 有些詞彙和語法結構,更可上溯至在《詩經》、《尚書》等古經典作品,或大量的唐詩宋詞中。粵語是中華文化裏珍貴的活化石。它既傳承了中古漢語的精髓,也隨時代而不斷變化、與時並進,展現出它的生命力。

 


應華109       李彥凱       40585236I

新南向政策

 

什麼是新南向政策?根據中華明國行政院網站指出:

“行政院依據總統於105年8月16日召開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之「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將秉持「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核心理念,整合各部會、地方政府,以及民間企業與團體的資源與力量,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期望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在新政府上台後,因與中國關係陷入低潮,推出新南向政策。再者,東南亞各個國家後市看漲,各個世界強權如美國、日本、中國等等都爭相在此插旗,相信台灣新政府也不想落於人後而推出此政策。但是台灣方面是否已準備好向南前進?談談東協十國,這十個國家都使用著不同語言、擁有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台灣方面是否有足夠語言人才協助南向?台灣方面又是否已經做好研究來開發這個市場?另外,東協各國近年來的政治局勢極度不穩定———2014年5月26日泰國軍事政變、馬來西亞淨選盟頻頻上街抗議要首相下台、2014年5月1號汶萊全面實施伊斯蘭法、2014年5月13號越南的排華暴動、南海緊張局勢【菲律賓把太平島變太平礁】等等等等各種事件,台灣政府是否已準備好應付各種事件好讓台灣可以安心在東協發展,新南向政策會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從新加坡派駐人事上看外交人員須知          應華109 40585127I 鄭綺婷     

 

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人員的派駐作為交流的媒介,不但可藉以促進兩國的關係,也可進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甚至談判。故此,國家對派駐外交人員的專業素養須有一定的要求。而外交人員除了須具備相當的知識水平外,還須具有待人接物的能力與態度。

 

1.從理解到尊重

外交人員需要了解派駐國家的國情、語言、風俗等各方面的資訊,以免因「無知」或文化差異而冒犯該國,不但給予對方不尊重的感覺,甚至留下壞印象,不利日後的交流活動。而值得注意的是,單是理解並不代表尊重,尊重體現於態度,以及言行。

 

2.從自覺到慎言慎行

外交人員要具有代表國家形象的自覺,個人言行往往足以影響他國對其代表國家的印象。故除了基本的外交禮儀外,在待人接物、處事等方面都須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且應三思而後行。

現代標準漢語

 

以北京音為基礎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其歷史可追溯至北京官話。北京官話是清朝官場所使用的標準語,在清代中後期逐漸取代明代南京官話。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北京官話成為國語的基礎(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把國語改為普通話(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國語與普通話本是同出一轍,但因兩地分隔而逐漸產生差異。因臺灣主要通行南方方言,故國語亦受閩南話或客家話為主體的方言影響,形成現今臺灣國語的色彩。

 

由於中國境內有五十六個民族,一百二十九種語言,通稱方言。其中漢語使用的人數最多,且有七大語系:北方話、粵語、客家話、吳語、閩語、湘語、贛語。在面對世界其他語言時,習慣上將中國範圍內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稱為中國話,而中國話也可能是指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中國話的另一稱呼為華語。至此所指的中國話或華語是廣義的涵義。而狹義的華語是指通行於華人之間的共同語言,也就是臺灣的國語、中國大陸的普通話、海外華人社區的華語,也有人稱之為規範華語或現代標準漢語。

 

參考書籍:華語語音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語音學編輯委員會編纂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張為貞    40585209I

 

                之所以稱之為"新"南向政策,便是因為其實早在1993年台灣已提出南向政策這一概念,不過不同於過去著眼於在東南亞地區設立勞力密集的工廠,並將產品出口至美歐市場,新南向政策將目標指向東南亞的內需市場。

                現今國際社會都知道,東南亞的人口紅利與逐漸提升的中產階級人數代表著它充滿潛力的廣大市場,吸引著無數外資蜂擁而至;但真的這麼簡單嗎?過去的南向政策之所以失敗,我想雖然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是最主要原因,但在之後印尼發生的黑色五月與各地反華聲浪卻也使許多台商的心血付之一炬,台資也因而卻步,我想我國在提出新南向政策,鼓勵台商前進東南亞市場的同時必須將東年亞各國現狀都一一釐清,無論是政經或是文化方面,尤其是最近東南亞其實一點也不穩定;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上台後各種改革深深影響著美中關係,國內也動盪不安;緬甸雖剛結束軍政府統治,但國內秩序卻仍需一段時間恢復;泰國一直以來存在著紅黃之爭,最近泰王浦美蓬駕崩便又少了能從中調和的人物,未來的不確定性因而提升...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倘若沒有事先告知投資者,那便會又是一個失敗的政策。而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我想在台灣原先要派出的駐新加坡代表因酒駕被撤職一事就能知一二了,很多在我們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在其他國家卻是十分嚴重的;至此,我覺得華語老師其實也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在語言文化交流這方面或許是華語老師身負的某些責任,也是未來有機會前往東南亞從事華教的人應該注意的。

 

 

粵語和國語  應華109 Michael Lui 40585231I

        為何民國政府選擇使用國語而非粵語作為官方語言? 我認為這與文字本身的優劣性無關,而與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政治環境有關。

        辛亥革命之後,積弱多年的中國百廢待興,以求增強國力,能在全球的大舞臺上與世界各國爭雄。 而要增強國力,提升國民的智識水平以及 識字率就成為了國家的當務之急。正所謂曲高和寡,在這背景下如果以簡單 方便 易懂的普通話作為國語,對於快速增強國力絕對有極大的幫助。 相比之下,艱深,難懂的粵語如果要實行全國推廣, 難度勢必極大。因此,為了提升民國的國力,讓國家在強大起來,不再受到西方列強的欺負,我認為國民政府選擇普通話而非粵語作為國語,本質上跟後來共產政府選擇以簡體字取代正體字作為國家文字并無差異,都是因為現實環境的壓迫而被迫要向現實低頭,皆是可以理解的。

       發展到今天,不同的語言環境創造了三種共通而又截然不同的民族,台灣人 香港人 以及中國人。各自擁有自己優秀的文化以及歷史,可謂無心插柳。希望三種文化能夠合力推動華夏文化,向世界宣揚我們瑰麗的文明


  中国語    橋本怜佳 40585222I

 Chinese的日文是中国語。這個中国語跟北京語差不多一樣。在日本我們學簡體字,北京語的口音,北京語的説話跟單子。比如説老師教我們bicycle的中文是自行車,可是在臺灣它叫脚踏車。而且發言方面的話,r的發音比較強。因此簡單的説話中国語是北京語。不過對日本人來説去中國有一點危險,所以很多日本人來臺灣學中文。因此學中国語的日本人幾乎都會念簡體字跟繁體字。


台灣的邦交國           應華109  呂昱緹   40585207I


老師在課堂中提到, 台灣目前有正式邦交的國家僅有22個,主要集中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等地區。自從退出聯合國後,台灣在外交方面受到嚴重影響,原有的邦交國多數選擇與中國建交,而台灣在國際上也頻頻遭到打壓。我曾在新聞看過一則有趣的數據統計,雖然台灣的邦交國數量甚少,但是在給與台灣免簽證待遇的國家數量卻遠遠高於中國。或許在正式邦交上台灣無法平等的對外行使主權,但在貿易、旅遊方面台灣還是能夠積極爭取權益,邦交國數量固然重要,但身處困境的我們,是必要另尋方法在國際上找到定位。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薛育珊   40585129i

 

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开始实施“新南向政策”,将经济开发转往東協10國, 南亞5國, 澳洲玉紐西蘭。新南向政策有四大面向:

 

1.)經貿合作

2.)人才交流

3.)資源共享

4.)區域鏈接

 

政府推動此類政策的目的說是想要改變以往台企對東南亞國家的單向交流,以及減少台灣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可是說穿了就是因為兩岸政治問題(國內意識形態佔很大關係),還有火燒巴士事件,讓中國大陸的遊客紛紛對台灣卻步。在我看來,新南向政策很大程度忽略了台灣現況,與東南亞的局勢(尤其是外交窘境,東南亞多國還是需看中國臉色)。再者,先不說這項政策還沒啟用,就算啟用了也是緩不濟急,因陸客不來本國旅遊業已損失約150億。在無視之前所說的台灣外交窘境,想啟用了便取得很大的收益根本是不可能的。

 

總而言之,能不能實行還有實行過後政策的作為或不作為,除了要看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還要看看政府實施這項政策的決心。

--------------------------------------------------------------------------------------------------------------------------------------------------------------------------------------------------------------

新加坡派駐人事          應華109林芷宇40585201I

江春男雖然本人未親口向媒體證實將赴任,但被徵詢駐星後,不僅買好赴新加坡家具,連小孩轉學都已辦妥,親朋好友輪流請客為他餞行,才導致酒駕。黃志芳的人事案如出一轍。府方確定派駐人選後,周邊好友主動幫他釋出訊息,連府內新南向會議,也改由國安會諮詢委員傅棟成負責,駐星人事案要人不知也難。新加坡兩度拒絕人選,恐創中華民國外交史首例。這只是冰山一角,面對當前國際情勢寒冬,我國外交人事操作宜更審慎、更細緻才是,這是為保護友好國家,更是為自己。第一位人選的駐事代表卻發生酒駕的行為,酒駕在新加坡事件嚴重的罪,姑且不論江春男將要面對的罰則以及失去這次的機會,更嚴重的是別人對我國選擇人才的形象,這件事會讓新加坡政府有種不被重視的感覺,因為將要合作的對象做出新加坡的大忌,擔任如此重要之職卻為謹慎行事,不論是對新加坡抑或是以後將合作的對象都留著不良紀錄。兩度遭受拒絕,我想政府需要好好的檢討且做出良好的補救方式,畢竟台灣友願意和台灣有好的國家已經不多了,保持良好形象是必須的。

----------------------------------------------------------------------------------------------------------------------------------------------------

新加坡派駐人事                      應華109彭于珊 40585107I

    原定接任駐新加坡代表的資深媒體人江春男,因酒駕爭議辭去代表一職。黨政高層昨證實,蔡英文總統決定派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接替駐星代表,星國將成為整體新南向政策指揮站。然而黃志芳派駐新加坡代表人事案生變!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目前仍在黃志芳主任與團隊成員的努力下,持續辦理各項相關的業務;至於駐星人事目前在規劃安排當中,有確認的人選就會對外公布。

    外傳黃志芳因駐星不成,日前回任總統府十二職等秘書,黃重諺表示,事實上,520那天起,黃志芳就是以簡任十二職等的秘書的任用,並派在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服務至今。

    黃重諺強調,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目前在黃志芳與團隊成員的努力下,持續辦理各項相關的業務。至於新加坡等相關的駐外人事,他說,目前都在規劃安排當中,一旦有確認的人選,就會對外公布。

    了解這件事情之後,我認為兩國在交流時,最重要的就是同理心。就像與人相處時一樣,唯有包容互助,雙方才能在更好的合作中達到最好的狀態與結果。

---------------------------------------------------------------------------------------------------------------------------------------------------------------------------------------

 

我對“邦交國”的認識/臺灣邦交國聚集地            應華109 趙德林40585227I

當還沒有接觸到這個問題時,還真的不知道有着這麼的一個名稱“邦交國”。認識“中華民國邦交國”。在課堂上老師與我們談着有關“中華民國邦交國”的話題時,腦海中浮現了“邦交國”?“邦交國”又是如何建交的?等等很多的問題。經過之後查詢,“邦交國”是國與國之間的相互承認、在某個利益上取得共識得合作,在兩國相互承認的基礎上,經過協商談判等多重問題上形成一致既正式成立邦交關係,兩國的建交協議通常以發表聯合公報與換文等形式公佈。

臺灣的邦交國經歷多次的風波,到2013年年底爲止臺灣共有22個邦交國,其主要聚集在中美洲國家、加勒比海島、南太平洋和非洲國家。臺灣於每一個邦交國都設有大使館。

臺灣邦交國

加勒比海:海地、多明尼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大洋洲:帛琉、馬紹爾羣島、吉里巴斯、諾魯、索羅門羣島及吐瓦魯。

中美洲:巴拿馬、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及貝里斯。

非洲:布吉納法索、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及史瓦濟蘭。

歐洲:聖座。南美洲:巴拉圭。

在以上的22個國家中很多國家的名稱雖然是第一次認識,但是總算是讓自己認識了不少國家名稱以及其地理位置同時也讓自己的視野開闊了許多。

部分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A4%96%E4%BA%A4

 

 

—————————————————————————————————————————————————————————————————————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李娟翊    40585224I

        

          黃志芳是台南人,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曾任陳水扁民族政府外交部長,2015年任職民族進步黨國際事部主任,2016年任職蔡英文政府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

          新南向辦公室的成立是蔡英文總統為了提升國家經濟及多元性,促進區域發展交流及合作。主要對象為東協、南亞、紐澳等國家,創造互利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其秉持的理念以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為核心,從經濟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接著手。

黃志芳於暨南大學東亞學系主辦台灣全方位東南亞培育人才論壇中,提到目前美國、日本、中國積極投資東南亞,認為中華民國也應當積極佈局於東南亞,因為東南亞現在處於發展進步中的階段,未來幾年後,東南亞(緬甸、越南)國家的GDP將超過台灣。台灣將需要很多東南亞的人才,因為沒有人才就無法開展,所以新南向政策是以人為本。

 

參考資料: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2.aspx?n=F8BAEBE9491FC830&s=82400B39366A678A

 

——————————————————————————————————————————————————————

台灣的交國                                                                                                            40585228I  甘文慧

邦交國這一個詞彙很少出現在我生活中,對這個認知很少,但從課堂中對這個詞彙有更深的了解。不同國家有自己不同的幫交國,就像台灣就有22邦交國,當時才知道原來勇台灣有那麼多邦交國從亞太地區丶非洲地區丶歐洲地區丶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這些地區中有不同的國家,有些國家甚至很少聽到。

亞太地區

索羅門群島丶吉里巴斯共和國丶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等等

非洲地區

布吉納法索丶史瓦濟蘭王國等等

歐洲地區

教廷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貝里斯丶巴拉圭共和國等等

這堂令我了解到邦交國的意義和對不同國家帶來的影響。

 

 

----------------------------------------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40585108I 陳思羽

新南向政策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第一是經貿合作,即將過去以東南亞為代工基地型態轉變為產業整合與合作的經貿夥伴;

第二是人才交流,即深化雙邊人才與學者的交流,透過教育深耕、產業人力流動與新住民等,加強彼此之間的人才互通;

第三是資源共享,透過各個產業包含醫療、文化、觀光等的合作,使得經貿交流更活絡;

第四是區域鏈接,即積極與多國夥伴創作雙邊或多向的制度化合作,加強協商合作,創造區域繁榮並維持和平。

我認為除了政策上的規劃,政府與人民心態的調整,即深化對東南亞區域的了解、避免刻板印象的干擾影響潛在合作可能,也會是新南向政策是否真能成功幫助台灣突破經濟困境,以開拓新市場並定位台灣於世界經濟角色的一大重要因素。

 

 

----------------------------------------

新南向政策的內容及自我觀點                 企管109 40557012o 楊雅淇

    行政院官方網站:「行政院近日正式提出『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整合各部會、地方政府,以及民間企業與團體的資源與力量,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期望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新南向政策是政府為了減少臺灣對大陸的依賴,所制定讓台灣朝向東南亞發展的政策,自從蔡總統上任後,中國大陸為了打壓台灣,減少了許多中國大陸人來台的機會,減少了許多臺灣服務業及觀光業的收入。我的觀點,是台灣少不了中國對於臺灣各產業的支持,即使朝向東南亞發展,少了中國大陸的觀光客,還是讓臺灣少了很多收入,認為這是個仍需要改善的政策及狀況。

 


 

邦交國集中地               應華109    簡莛竹40585202i

 

台灣的邦交國大多集中在中南美洲,極少數零散於非洲等地。台灣地狹人稠,世界能見度低,在外交上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意識地打壓及矮化,中華民國迄今為止的邦交國不斷減少。我認為實質外交對於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來說,是一種堅持不放棄的心理,即使不見得能得到回報或認同,台灣人民及政府仍努力在維護自己的主權。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40585103I 陳禹儒

「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將秉持「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核心理念,整合各部會、地方政府,以及民間企業與團體的資源與力量,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期望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這是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由於近來東南亞的快速發展,政府重新將焦點放回東南亞。

其實在1990時代的時候,台灣就已經有推動過南向政策,但當時因為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導致群聚效應,大家都從東南亞轉向中國大陸投資,最後南向政策就漸漸的失效。而在2010年大陸的工資與經營成本上漲,台商又逐漸增加對東協國家的投資,南向政策再度受到重視。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 40585131I 李昶誠

 

南向政策是199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啟動的一種外交和經濟政策,推動經濟投資往東南亞轉移,並意圖使用經濟力量擴張一些政治影響力。先期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等七個國家,在經濟交流上得到不錯的效果。但到李登輝政府時代後期,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群聚效應大幅增強,南向政策漸漸失效;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令台商撤資不少。201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工資及經營成本上漲,台商又逐漸增加對東協國家的投資,南向政策再度受到重視。2015年9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外交使節酒會上揭露,未來民進黨執政後將會採取「新南向政策」。

新南向政策重要目標
總體及長程目標:
1.促進台灣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的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赢的新合作模式,進而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2.建立廣泛的協商和對話機制,形塑和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合作共識,並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和分歧,逐步累積互信及共同體意識。
短中程目標:
1.結合國家意志、政策誘因及企業商機,促進並擴大貿易、投資、觀光、文化及人才等雙向交流。 
2.配合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產業新南向戰略佈局。
3.充實並培育新南向人才,突破發展瓶頸。
4.擴大多邊和雙邊協商及對話,加強經濟合作,並化解爭議和分歧。

 

 

新南向政策          應華109黃媤嬣 

 

新南向政策的推動,緣由為東協十國及南亞六國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亮點,商機可期,願景則是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以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為工作的四大主軸,強調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並且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對於未來的走向為華語教學這條路,應特別留意政府各項政策的推動,以增加自我發展的可能性。關於新南向政策中的人才交流,其一為教育深耕,可以擴及深化雙邊教育合作,了解當地的教育需求,結合台灣企業,並且建立國際化的品牌形象;其二為產業人力,簡化來臺申辦手續,提升東協、南亞等優秀人才來臺之誘因,學歷相互承認,促成雙邊交流;其三為新住民的力量發揮,發展第一代為經貿推廣尖兵,並培育第二代為南向播遷的種子,成為拓展市場之人力資源。新南向政策,提供了不少資源,值得我們善加利用,並且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應華109 黃晉鋒  40585235I

粵語

我來自一個很小的地方-澳門, 我自小學懂的第一語言是粵語,因為我成長的環境都是被

粵語包圍著,歌曲、電視劇以及日常交談都是用粵語,所以粵語對我來說有一份莫名的親

切感。粵語的歷史非常悠久也比較貼近中國古代方言,所以用來朗誦古代韻文比國語更

加悅耳。雖然粵語可以寫,但我們寫作都是用白話文,而且粵語比較難學, 所以很難將這

種語言廣泛傳揚。

 

---------------------------------------------------------------------------------------------------------------------------------------------------------------------

邦交國集中地         應華109 劉珈瑜40585115i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大多集中在中南美洲,其次是大洋洲,接著就是唯一在歐洲的教廷,很多大國都在中國大陸的抵制下一一遠離,而剩下的這些願意和台灣存有邦交關係的幾乎都是低度開發的小國,迫切需要台灣的金援支柱,故在大陸未對他們撒下金源的狀況下,依然和台灣當著好朋友。就在近日20161222聖多美普林西比獲外交部證實與我國斷交,聖多美普林西比位於非洲中西部幾內亞灣,由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附近的礁、嶼組成,人口約15萬,主要出口可可,屬於低度開發國家。1997年與我國建交後,我國積極推動雙邊合作,包括醫療、教育、農業等基礎建設,並成功協助根除瘧疾 ,但沒想到長達19年邦交關係,卻因聖國財務缺口過大,外傳要求2.1億美元的金援,但我國外交部不願進行金錢外交,最後聖國決定與我斷交。外交部證實,聖國在2014年就曾經企圖與北京建交,總統府則呼籲北京不應藉著聖國財政危機,趁勢操縱一中原則,破壞兩岸關係。而目前與聖國斷交後,台灣在非洲友邦國家,僅剩下布吉納法索與史瓦濟蘭,邦交國總數也只剩下21國。這是蔡英文政府的第一個斷交的國家,希望蔡總統可以好好思考台灣未來的走向與發展,不要讓台灣一直流失邦交國。

---------------------------------------------------------------------------------------------------------------------------------------------------------------------

台湾的新南向政策     交换生 90599178X 金廷洙

台湾的新南向政策是指以新加坡,越南等东盟10国,南亚6国和澳洲,新西兰等18国为主长期经济发展项目。新南向政策是以树立经济共同体,运用人力资源,提高生活水平等为目标,蔡英文总统实行的政策。即,台湾想着通过和东南亚地区协力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性。当然,此项目会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成果。并且,由于这一段时间停止了与中国的协力,会经历经济上的困难。但是在减少中国经济依赖度和开展多样的生路这一点,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90599162X 交换生 金垠旼

台湾的新南向政策有有四個目標。第一是經貿合作,加上說產業價值鏈整合,基建工程合作和內需市場連結。第二是人才交流,更說教育深耕,產業人力跟新住民力量發揮。

第三是資源共享,這是跟醫療,文化,觀光,科技,和農業有關的部分。

第四是區域鏈結,這是為了區域整合,協商對話,策略聯盟和僑民網絡。


陳顗行 應華107 40385123I

華人共同語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我們的官方語言,國語。而華人共同語當中,還有很多不同方言,它們有些發音相似,甚至用字同樣,卻是來自不同地區。像台語跟潮州話就很多相同相近的音。講漢語的地區,中國大陸、台灣以普通話爲通用語言,基本上全世界華人通用,香港與澳門則以粵語作爲官方通用語言,境外華人則以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或其他漢語方言作爲社區交際通用語言。而像福建話,其實正慢慢被遺忘,進入失傳狀況。因為今天我們都習慣用很多人用的語言,但也就是這樣,愈多人用就愈多人學,愈少人用就愈少人學,加快了一些方言的失傳。

新南向政策

而根據參考的資料,新南向政策中尚有些盲點,是阻礙各國家之間互動進程的。

盲點1:南海立場 不利台灣交朋友

盲點2:援外基金 固邦交不如換商機

盲點3:貿易太單向 東協企業難北上 

盲點4:人才交流侷限在台灣境內

第4點為例,台灣學生應一向輕東協、重歐美,「泰國很多英文學程,全世界幾十萬學生到泰國留學,台灣學生卻很少。台灣的英文學程也不多,只用中文吸引外國學生來是不夠的。」 台灣在越南有六千家廠商,越南僅五千多名學生在台留學,一年只畢業一千多名;在越留學的台生更掛零。 -這些,都是局限了各國人才流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邦交國 應華109 黃于芮 40585205I

  在前幾個禮拜,台灣又失去了一個邦交國,只剩下21個邦交國,雖然有許多為此感到慌張,但是也有專家指出,這次和台灣斷交的聖多美普林西比,在斷交前曾提出多次無理的金錢援助需求,政府皆未答應,加上諸多原因,才和台灣斷交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專家的說法是台灣人民其實不需緊張,因為聖其實只是一個小國,加上若是一味地答應金錢援助,其實是個無底洞,真正和台灣建交有意義的事梵諦岡以及巴拿馬。

  以我的想法,我並不認為拿錢換取外交是個好辦法,若是中國以更多的金錢來吸引他們,這些建立在金錢關係上的邦交國,早晚會一個一個靠向中國。更務實方法是,以國民外交的方式,在國際上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美好,也許我們還是會受到許多打壓,但是在國際的形象中,台灣的光榮會留在他們的腦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 應華107 楊小津 40385222I

做為美國總統候選人進行辯論的希拉里和川普,對很多問題在辯論會上都討論得極為激烈、難分高下。除此之外,他們的議題有了新的內容,這和之前的總統候選人有所不同;比如說,在辯論中提到中國;其實川普在這次辯論中並非第一次提到中國,他在之前的演講時,也曾批評過美國歷屆政府,理由是認為政府「放任中國濫用貿易規則」;並發誓要在上台後通過各種禁令──改變中國中國是世界工廠的現狀;還有,他說要趕走在美國非法居留的外國人,根據他說的數字來看,要驅趕的人應該不少;感覺他好像一點也不像總統,他不但從來不給辯論的流有餘定,甚至也毫不給自己留有任何餘地,真不知道這樣的言辭對他來說是福是禍?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邦交國   40585106i陳寧

這幾次的課堂上,老師不斷的強調"不要小看邦交國的重要性",因為是邦交國的關係,如果真的能到這幾個國家,政府的補助和待遇絕對是很好的.

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有機會就應該去開開眼界,消除原有的成見,就會有更多機會和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南向政策             應華系109于子萱40585204I

新南向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促進台灣跟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活動近年來由於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與基礎建設快速發展,網路普及率日益提高,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也跟著成為一大亮點而台灣就是想藉著這股熱潮來跟進世界區域貿易化的趨勢一來可以增加本國的收入來源二來也可以讓台灣更具有世界觀而擺脫被國家邊緣化的過去新南向政策和舊南向政策最大的不同是新的政策加入了與印度南亞地區的貿易計畫而這也代表著世台灣未來貿易的範圍會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邦交國   40485901I 蘇珮瑜

中華民國邦交國數目上次最低點發生在1979年中美斷交後,20161221日台聖斷交,追平歷史上最低紀錄。根據外交部資料,我國目前的邦交國有亞太地區的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共和國、帛琉共和國、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國。非洲地區的布吉納法索、史瓦濟蘭。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貝里斯、多明尼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吉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唯一在歐洲地區的則是教廷梵蒂岡。


 

新南向政策  40320121L  王俊顏

 

新政府推出新南向政策,因應「世界工廠」的重心迅速從中國向東南亞及印度移轉,而這些區域的國家也積極的想要接下世界工廠的棒子。這對眾多依舊「逐生產成本而居」的傳統台商而言,不用政策也會加速向南,試著跟上世界潮流。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李淳指出新南向政策是否會成功還是取決於以下的關鍵。

第一是「用心瞭解」。這個馬步有些虛幻,但卻很重要。我常常在各種場合談論東南亞的重要性,卻發現即便具有專業背景的聽眾,對於東南亞的認識仍極其淺薄。很多對日本地名倒背如流的台灣人,卻不知道印尼第二大城是泗水,或是菲律賓第二大城市是宿霧,對印度的了解瞭就更不用說。不瞭解就很容易犯下前述「用台北看天下」的錯誤。

第二是「誠心來往」。南向政策的目的,是真心合作抑或只是為了迴避中國的假好心,接受國絕對可以辨別。過去幾次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對方感受不到台灣的真心,只看到他們是兩岸對抗裡的棋子。我們要改變對方心態,必須改變自己的心態。交朋友要「真心誠意」。

第三是「以同理心推動合作」。對於許多經濟、文化等援助合作,必須考量對方需求,至少也要互利雙贏。例如日本政府在泰國設立工業大學,一方面為泰國提升製造業高階人力,他方面也為自己在泰國的汽車產業培訓人才,甚至還可以解決國內大專院校教師過剩的問題。這才是典型的三贏安排。反觀我國,過去給對方的感覺可能就是付出不夠,只想獲益。例如這幾年駐外官員受指示全力推動與南方各國的FTA。但FTA真是對方所需嗎?姑且不論北京的反對,各國都知道FTA降關稅,對出口競爭力極強的台灣當然有利,但對他們的意義何在?難道台灣能提供的互動及合作真的只有進出口及投資?別忘了,這幾年台日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不是貿易投資或科技互動,而是311大地震台灣伸出的援手。瞭解對方需求,而不是一味推銷我方企圖,也很關鍵。

最後是「畫出主軸,用心做好」。這些南方國家無論人口或領域都是大國。菲律賓人口超過一億,越南也即將邁入,印尼與印度更不用說。台灣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再強,若無法集中火力(項目、國家、城市)用力做好,投入的資源就會像滄海一鱗般消失無蹤。又目標集中後要配合資源投入,才能維持前進的力量。

 

 

漢語的地區,中國大陸、台灣以普通話爲通用語言,基本上全世界華人通用,香港與澳門則以粵語作爲官方通用語言,境外華人則以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或其他漢語方言作爲社區交際通用語言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